以青春之名,赴历史之约在古都风华中厚植家国情怀
14/07/2025
以青春之名赴历史之约
在古都风华中厚植家国情怀
高中毕业研学旅行
活动回顾
#毕业季 #青春 #爱国爱澳研学之旅
本次活动由教育及青年发展局教育基金资助。
前情提要
高三毕业旅行团出发前,在机场巧遇本堂托儿所杭州交流团,有幸与霍丽斯值理、何敬麟校董合照,霍丽斯值理更勉励高三毕业生踏入新的里程碑并祝福旅程顺利。
霍丽斯值理勉励高三毕业生
霍丽斯值理、何敬麟校董与师生合影
活动回顾
随着高三毕业考试的结束,同学们以一场融合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毕业旅行,为青春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。5月25日至5月30日,六天的北京学习之旅,是一次放松身心的机会,是一次深刻的历史文化之旅,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爱国教育实践。
历史长河中的家国印记:故宫、颐和园、天坛
在故宫博物院,同学们踏过金砖墁地的太和殿广场,触摸紫禁城六百年的沧桑脉络。这座世界文化遗产以“皇家园林风格”、“世界遗产”等标签吸引着年轻人,而其背后承载的中华文明传承与民族精神,更让学子们深刻体会到了“保护文物就是守护民族记忆”的责任。
颐和园的昆明湖畔,同学们驻足长廊彩绘前,聆听万寿山昆明湖工程背后的历史故事。这座皇家园林不仅是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,更见证了近代中国从屈辱到复兴的历程。
天坛公园内,祈年殿的鎏金宝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。同学们在导游讲解中了解到了这座明清帝王祭天祈谷的圣地,其建筑布局暗含“天人合一”、“天圆地方”的哲学思想,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家国安宁的祈愿。
触摸着历史的脉络,同学们感慨:“中华文明五千年生生不息,作为青年一代,我们肩负着传承的责任。”
师生参观故宫博物院
师生参观颐和园
红色基因的青春传承:北大红楼、天安门升旗
在北大红楼,五四运动的呐喊仿佛穿越时空,泛黄的报刊、陈旧的课桌,让同学们驻足沉思。这座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策源地,如今以“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”的身份,向青年学子讲述着“觉醒年代”的故事。同学们通过展厅内的《新青年》杂志、李大钊手稿等文物,重温了“爱国、进步、民主、科学”的五四精神。同学们更是感慨道:“百年前的同龄人用热血唤醒民族,今天的我们更要用知识去报答国家。”
凌晨四点的天安门广场,热闹非凡,大家怀着热血沸腾、万分期待的心情,在晨曦中等待着升旗仪式。当国旗护卫队迈着铿锵步伐走来,国歌奏响的瞬间,全体同学屏息凝望。五星红旗随着朝阳升起的刹那,学子们热泪盈眶:“这抹红色是信仰的颜色,是青春奋斗的方向!”
师生参观北大红楼
古都烟火与时代脉搏:前门大街、三里屯、南锣鼓巷
前门大街的百年老字型大小与铛铛车,让同学们品味京味儿文化的醇厚;三里屯的潮流艺术展与科技体验馆,让同学们触摸北京创新发展的脉搏。南锣鼓巷里,传统四合院与创意小店交织,老胡同的新生,正是中华文化相容并蓄的缩影,同学们在古今碰撞中读懂了一座城的包容与活力。
文化瑰宝与自然奇观:居庸关长城、什刹海、宝树堂
登临居庸关长城,同学们在烽火臺远眺群山,震撼於“不到长城非好汉”的豪情。这座“世界文化遗产”以险峻的关隘与厚重的历史,让学子们体会到了“保家卫国”的壮志。
什刹海的碧波轻舟与胡同烟火,见证着自然与人文共生的诗意;而宝树堂中医药文化馆内,古籍、药碾与现代化制剂设备,则让传统文化“活”了起来。“长城是民族脊梁,中医药是文明瑰宝,守护它们就是守护我们的根与魂。”
师生参观居庸关长城
结语:以青春之名,赴时代之约
这场毕业旅行,既是高三学子对高中时光的深情告别,更是一份写给未来的青春宣言。北京之行以“家国”为精神底色,串联起历史的厚重、红色的炽热、市井的温度与山河的壮美。这场毕业旅行如同一部立体的教科书,让同学们在行走中触摸民族的筋骨与血脉。
从故宫的巍峨到长城的雄浑,从北大红楼的觉醒呐喊到天安门的国旗飘扬,历史与当下的对话、传统与潮流的碰撞,凝结成青春最生动的爱国印记,用脚步丈量北京城,用心灵感知民族魂,这段旅程更是教会学子们“青春不仅要有诗意和远方,更要有家国与担当。”
当少年们将“家国情怀”刻入成长的年轮,这段旅程便成为了我们人生路上永恒的精神灯塔,照亮我们以知识铸剑、用理想铺路,在复兴之路上书写属於这一代人的答案。
更多花絮
师生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
师生在环球影城前合影
澳门机场出发合影